阿里拐点将至?

2025年,真是变化莫测的一年,DeepSeek的崛起重塑了AGI的发展路径,同时也在重塑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权力格局、商业模式和组织惯性。
百度放弃闭源,宣布下一代文心模型开源,此举虽令其AI商业策略需重新规划,但实属无奈之举,以应对搜索市场的冲击。
李开复曾指出,大模型对搜索市场的冲击是所有大厂面临的最大挑战。
腾讯在大型模型领域的动作加快,急于将DeepSeek-R1融入AI助手元宝,并在企业级SaaS领域加快应对。
而阿里,在经历了三年的迷茫后,终于看到了两年前战略变革的成效,市场对阿里云的新故事抱有信心,阿里的股价涨幅超40%,似乎预示着其势头的回归。
众多领域正在被重新激活。
AI在阿里脱虚向实
2023年9月12日,吴泳铭成为阿里集团CEO后第三天,发布全员信宣布两大战略:用户为先和AI驱动。
起初,AI驱动的战略似乎有些遥远,难以解决阿里的当务之急。
当时,阿里电商和阿里云均面临严峻挑战,电商营收下滑,云业务市场占有率降低。
在电商领域,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阿里通过AI提升流量利用效率,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AI在搜索、推荐、广告等领域的应用,为电商业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阿里云则在2024年下半年迎来转机,AI相关产品的采用推动了公有云业务的双位数增长,阿里云的营收增速有所改善。
尽管AI的商业价值在电商货币化层面短期内不易显现,但AI对阿里云的助力已初见成效,客户对AI的预算增加,阿里云凭借技术能力享受到了AI带来的红利。

截至今年1月,阿里推出的Qwen2.5-Max
在全球AI模型评测平台Chatbot Arena中排名第七,仅次于DeepSeek-R1,领先于V3,其他前列模型均属美国企业。
李飞飞团队以50美元成本复刻的DeepSeek类模型,也是基于通义千问进行监督式微调。
阿里AI的故事变得更加丰富,阿里云估值向高科技公司靠拢,得益于近一个月的两个外部影响。
首先就是DeepSeek-R1的创新影响,云服务商如阿里云直接受益。
百度智能云接入DeepSeek-R1后,客户使用量激增,首日就有1.5万客户体验;
字节火山引擎的DeepSeek服务也需求爆棚。
阿里云凭借客户基础和开源生态,有望在AI需求热潮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第二个因素是苹果公司这一超级IP的支持。
苹果决定与阿里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打造AI功能,这一选择超越了百度、字节等竞争对手,其象征意义超过了腾讯在移动支付战中夺走星巴克与阿里的合作。
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及其在AI应用终端的控制力不容小觑。
资本市场对AI实用化的认可越高,对阿里云的估值也越正面。
云计算新赛点
用技术进步解决增长瓶颈
阿里云等国内互联网云服务提供商或许最应该感激DeepSeek。
云计算业务依赖于技术和规模效应。2014年至2018年间,互联网企业纷纷上云,推动了阿里云等的高速增长。
然而,自2019年起,互联网企业需求饱和,云服务商转战政企市场,面临挑战。
营收增速下滑,价格战、定制化和项目制的压力限制了盈利和增长空间。
这种转变如同跑车从高速路转向曲折的山路。
近两三年,运营商云在政企和国企市场迅速崛起,阿里云、腾讯云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进入低谷。
与此同时,中美云服务商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云厂商继续享受公有云的规模效应和高利润率。

自2023年起,阿里云和腾讯云纷纷将重心从增收转向盈利或减亏,限制了云计算规模效应的发挥。
腾讯得益于微信视频号的新增长点,而阿里则面临电商业务激烈竞争和云业务瓶颈的双重压力。
尽管AI大模型展现了企业成长潜力,但其价值实现还需时日。
阿里试图通过股票回购稳定市场信心,但去年股价表现并不理想。
吴泳铭在前述全员信中有一句话,「阿里必须自我变革,才能找到打开未来的钥匙。」如今来看,打开未来的「钥匙」未必需要从内部铸造。
DeepSeek模型的流行引发了全球AI应用热潮,推动了云计算行业的重新评估。
目前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竞赛持续,美国科技巨头资本支出预计超3200亿美元,国内企业如阿里也在加速投入。
这暗示阿里云可能重拾规模扩张策略,AI的商业化短期内难以显现。
Gartner预测,AI驱动的收入增长短期内相对较小。
尽管如此,AI已为阿里估值提供了新故事,电商之外更具成长性的领域。
大企业战略变革需时间验证,阿里的“AI驱动”战略自2023年9月提出,至2025年1月有了显著成效,让外界开始相信和关注。
DeepSeek的影响仍在扩散,云计算行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修正商业模式,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技术爱好者来说是令人振奋的。
-end-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