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再次让行业颤抖
阿里巴巴
再次让行业颤抖
1688 jin xun bo
多金马云,直接砸3800亿
PART 01
阿里宣布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阿里要放大招了。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2月24日透露:
接下来三年内,公司计划投入不低于3800亿元人民币,致力于打造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硬件的基础设施。
这一投资额度超越了公司过去十年的累计投入。
此举也标志着中国私营企业在云计算和AI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史上最大手笔投资。

去年9月的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宣布了全面进军AI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
吴泳铭当时指出,全球顶尖模型研发的资本投入将达到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美元级别。
尽管当时并未透露具体投资金额,但是外界对于阿里在AI领域的投入预期并不充分。
如今,官方公布的投资额超过3800亿元,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巨大震撼。
阿里此次巨额投资的宣布,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考量。
当前,国内AI产业正迎来爆发期,DeepSeek等AI产品的问世令全球瞩目,中国AI的真实力量正逐步展现。
在过去十年间,近3800亿的投资已使阿里成为亚洲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其通义千问大模型也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开源模型。
面对AI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国内的行业先锋,阿里自然不会错失良机。
吴泳铭强调:“AI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正蓬勃发展,潜力无限。阿里巴巴将全力以赴推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助力整个行业生态的进步。”
他还提到,3800亿元的持续投入将极大提升相关产业的信心,也显现出阿里始终坚信并投资于未来的决心。
根据阿里巴巴在2月20日公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总营收达到2801.5亿元,同比增长8%,经营利润为412.05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同比暴增333%至464.34亿元。
其中,阿里云的收入同比增长13%,AI相关产品的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阿里巴巴的财报显示,国内AI相关的资本支出在本季度从上一季度的176.8亿元激增至317.75亿元,环比增幅达到80%。
资金主要投向了云基础设施的扩建。
这一数据显然表明,阿里将进一步加大在国内AIDC(AI数据中心)建设上的投入。
确实,在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吴泳铭透露,展望未来,阿里巴巴将致力于三大业务领域:国内外电子商务、AI+云计算的技术领域、以及互联网平台产品。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阿里巴巴将围绕AI这一战略重点,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AI原生应用以及现有业务的AI化改造这三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阿里巴巴集团的新战略着重于云计算与大型模型平台的深度合作,这可能进一步增强阿里云在AI计算力市场的竞争力。
公司业绩抢眼,AI发展战略成果显著;公司“精神领袖”马云近期频繁露面,有效提升了公司内部外的士气。
不久前,阿里巴巴还宣布与苹果合作开发AI产品,这一系列动作使得阿里巴巴的股票价格飙升。
2月21日,在二级市场上,阿里巴巴的港股价格一度上涨14.56%,刷新了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成交额达到444.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14.4亿元,位居港股成交额之首,总市值达到2632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4539亿元。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港股的累计涨幅已达67.23%,而2月至今的涨幅更是达到了56.17%。

踏入2025年,阿里巴巴的美股表现强劲,涨幅接近70%,市值增长超过14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04万亿元,目前市值达到3415亿美元,折合约人民币2.48万亿元,这一数字比A股市场的领头羊中国移动的市值还要高出200亿元。

摩根士丹利预测,阿里巴巴的云业务收入在未来三年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并将阿里的目标股价从100美元提高至180美元,投资评级由跟随市场平均水平提升至建议增持。
市场普遍对阿里云持乐观态度。
PART 02
阿里大模型表现亮眼,降价助推进一步打开市场
在AI领域,阿里巴巴的参与已有一段时日,凭借其技术实力,通义千问大模型取得了显著成就。
2月21日,全球开发者大会(GDC)拉开帷幕,在由阿里云魔搭社区承办的论坛上,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的研究员黄斐透露,截至目前,通义千问(Qwen)系列模型的下载量已达到1.8亿次,累计产生的衍生模型总数达到9万个。
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Meta的Llama系列,使得通义千问成为全球最庞大的开源模型系列。
同时,在Hugging Face等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榜单和用户评价中也表现出色。
他自信地宣称,“现在起,我们已进入千问时代,不再是之前的Llama时代。”
Hugging Face作为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以其测试维度的全面性和严谨性而闻名,其开源大模型榜单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权威、最有价值的大模型榜单。
近期,Hugging Face公布了最新的开源大模型榜单,榜单上前十名的开源大模型均是基于阿里通义千问(Qwen)开源模型进行二次训练的衍生模型,这无疑彰显了阿里大模型的不俗实力。

今年1月底,阿里巴巴推出了AI基础大模型千问旗舰版Qwen2.5-Max,并在多个权威基准评测中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
2月初,第三方基准测试平台LMArena发布的大语言模型盲测榜单ChatBot Arena LLM的最新排名中,阿里巴巴的Qwen2.5-Max以1332分位居总榜第七,超越了深度求索的DeepSeek-V3和OpenAI的o1-mini。
在数学和编程领域,Qwen2.5-Max荣获第一名,在Hard prompts方面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此榜单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空计算实验室与LMArena共同开发,基于260万用户的真实体验和盲测结果,对模型的对话、编程、图像生成、网页开发等多方面能力进行评估,最终得出了197个模型的排名,被视为业界公认的权威榜单。
榜单上排名更高的,如第三名的ChatGPT-4o、谷歌的Gemini-2.0、xAI的Grok-2等均为非开源模型,这更加凸显了通义千问大模型作为第七名的价值和含金量。

排行榜的排名体现了对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能力的专业肯定。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足够,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AI技术的普及化使用是必然趋势,即使产品实力雄厚,如果未能获得市场认可,未能拓宽用户群体,最终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去年5月,为了跟上大型模型降价的潮流,阿里云宣布对其9款商业化和开源系列模型进行降价,其中通义千问的核心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下调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达到了惊人的97%。

截至同年9月再次降价之际,阿里云百炼已成功服务超过30万家客户。
据阿里云方面消息,自初次降价以来,百炼的付费客户数量比上一季度增长了逾200%,众多企业和开发者放弃了私有部署,转而直接在百炼平台上调用各式AI大型模型。

降价策略无疑为阿里云拓宽了市场,但阿里方面指出,大模型的降价并非是简单的价格战。
以手机上网套餐为例,现在的流量费用若放在二十年前,恐怕会导致用户破产,因此,当前的价格并不算低,相对于未来广泛的应用场景来说,仍然显得昂贵。
在AI这种高科技领域,薄利多销的策略依然有效。
吴泳铭在去年9月的演讲中提到,过去一年里,阿里云投入建设了大量AI计算能力,但依旧难以满足客户强烈的的需求。
PART 03
巨额投入AI,杀出电商包围圈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斥资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举动并不仅仅是阿里自身的单独行动。
它更体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巨头们正在进行波澜壮阔的转型。
阿里最初依靠电子商务起家,然而在国内电商市场逐渐趋向饱和的背景下,其领导地位正不断受到新兴竞争者的挑战。
如今,阿里对AI超过3800亿元的巨额投资,无疑为AI领域和公司内部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AI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投资AI就是为阿里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特别是在阿里的大型模型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基础上,全力推动AI的发展成为阿里突破电商领域限制、开辟新领域的必然选择。
尽管阿里在AI领域的努力已为公众所熟知,但此次的巨额投资无疑明确宣告了阿里未来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电商,而是将拥抱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END-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